2022年溫州朔門古港遺址被發(fā)現
碼頭、航道、航標
無不印證了當時的繁華景象
讓我們“穿越”過去
看看古代溫州出海的“Made in China”都有啥?
北宋甌窯青釉剔刻花卉紋瓜棱執(zhí)壺
這只淡青黃色釉的“執(zhí)壺”
是一種酒器
也叫“注子”
長頸
肩部的壺嘴曲線優(yōu)美
對側的壺把亦有曲形
肩部刻劃了對稱的牡丹紋
根據器型、胎、釉色以及北方耀州窯的裝飾技法判斷
應是典型的溫州西山窯瓷器產品
史料記載
溫州甌窯的瓷器生產在宋代進入發(fā)展高峰期
在談及日本鐮倉海濱發(fā)現大量青瓷標本來源時指出
“昔時盛產青瓷之窯是溫州、泉州與安溪。”
南宋建窯黑釉金絲兔毫紋瓷盞
兔年“話”兔
這件瓷盞與兔沾邊
“盞色貴青黑,玉毫條達者上”
兔毫盞是宋代御用茶器“建盞”中
名貴釉色的代表性茶盞
敞口、斜壁、小圈足
形如斗笠的“盞”
是宋朝點茶文化中重要的文化符號
北宋晚期湖田窯青白釉瓷臺盞
此盞寬沿外折
盞沿口唇略上卷
六葵口、淺腹、高圈足
足中端鏤空、呈如意形
撐起了古人喝茶的儀式感
元代琉璃簪
“一簪流光,一抹宋藍”
此組琉璃簪殘件簡潔素雅
多數顏色為半透明的翠藍色
其余為白色、湖藍色
通過檢測化學成分
初步判定為宋元時期國產鉛鋇玻璃器
根據資料
宋元時期的琉璃簪釵以玉質半透居多
是采用本土熔煉的原料
后經壓花、捏花、蘸花、印模、攪料等技術作裝飾
足見其制作工藝精湛
南宋六花瓣式漆盒盒身
瞧瞧古人這“時尚單品”!
這件漆盒盒身呈六花瓣形
內外壁髹(xiū,把漆涂在器物上)紅漆
溫州博物館研究員伍顯軍表示
“本次考古發(fā)現的漆器達20余件
證明漆器是宋代溫州外銷的主要商品之一”
歷經時間的洗禮
這些精美絕倫的漆器
光彩依舊
北宋湖田窯青白釉背刻胡人頭像小瓷硯
前寬后窄
硯堂到硯池逐漸加深
背面刻一胡人像
下方刻一三爪船錨
這方“異域風情”的瓷硯
會不會是當時海外客商的“定制款”辦公文具?
南宋甌窯青釉褐彩忍冬卷草紋瓷腰鼓
從單純點彩
到條形繪彩
再到大塊施繪
從細細描繪
到瀟灑隨意
一“鼓”傾城
“瓷”起彼伏奏樂章
元代大石權
用元代溫州永嘉縣本地石頭制成
伍顯軍表示
“石秤砣如此之大
且出土于古港遺址的甕城之外的地層中
顯然是用于大宗貨物交易”
元代溫州設立市舶司
這件石權就是海外貿易發(fā)達的直接見證物
“城腳千家具舟楫,江心雙塔壓濤波。”
北宋晚期至元代
溫州港作為海內外航路的起點和樞紐
為中國產品享譽世界發(fā)揮了關鍵作用
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十年來
海上絲綢之路煥發(fā)新的生機
未來世界期待著
共建“一帶一路”在新起點上揚帆遠航
在波瀾壯闊的海面上留下更多壯麗篇章
策劃:商意盈
監(jiān)制:翁璟
統(tǒng)籌:馬江
記者:魏一駿
文案:汪菁璐
設計:張靈
鳴謝
溫州市文化廣電旅游局
溫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北疆新聞:內蒙古自治區(qū)重點新聞網站(客戶端),內蒙古出版集團新華報業(yè)中心旗下國家互聯網新聞信息采編發(fā)布服務一類資質網站(客戶端)。
北疆新聞版權與免責聲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來源:北疆新聞”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版權均屬北疆新聞所有,轉載時必須注明“來源:北疆新聞”,并附上原文鏈接。
二、凡來源非北疆新聞的新聞(作品)只代表本網傳播該消息,并不代表贊同其觀點。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見網后30日內進行,聯系郵箱:bjwmaster@163.com。
版權聲明:北疆新聞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 本站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5648148811蒙ICP備16001043號-1
Copyright © 2016- 北疆新聞網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5120200009-1蒙公網安備: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