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7月28日電 (記者劉微)7月28日上午,國新辦舉行“加強文物保護 傳承中華文明”有關情況新聞發(fā)布會。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長、國家文物局局長李群在會上介紹,黨的十八大以來,已經成功將“良渚古城遺址”“鼓浪嶼:歷史國際社區(qū)”“泉州:宋元中國的世界海洋商貿中心”等8項遺產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這十年在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方面我們取得了非常明顯的成效。”李群列舉道,“良渚古城遺址”實證了中華五千多年文明史,“鼓浪嶼:歷史國際社區(qū)”展示了中外文化交流融合的歷史和中華文明的深厚堅韌根基,“泉州:宋元中國的世界海洋商貿中心”見證了我國在古代世界海洋商貿活動當中的重要地位,“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的路網”展現(xiàn)了中華文明與各國文明交流互鑒的歷史,也是踐行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的重要舉措。
在世界文化遺產保護方面,李群表示,國家文物局督促指導各地切實履行世界遺產公約的義務,提升保護展示水平。今年,國家文物局連續(xù)組織召開全國大運河、長城文物保護工作會議,系統(tǒng)部署近期工作任務,組織各地啟動實施莫高窟、長城、大運河等一批世界文化遺產的修繕、展示、闡釋工作,對世界遺產加強監(jiān)測預警,探索系統(tǒng)保護、科學管理、全面展示的體系。
“今年,我們將全力爭取‘普洱景邁山古茶林文化景觀’的申遺,這個申遺點在云南省普洱市,現(xiàn)在我們正在全力準備;會同北京市做好‘北京中軸線’申遺保護的各項工作?!崩钊涸诮榻B下一步工作安排時表示,同時,還要更新中國世界文化遺產的預備名錄,通過更新預備名單,進一步構建起實證中華文明和中華民族精神、展現(xiàn)古代中國和現(xiàn)代中國的中華文明標識體系。
據(jù)悉,《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更新工作采取各地自主申報、逐級遴選、專業(yè)評審的方式實施。預備項目將向遺產類型較為稀缺以及跨省、跨國聯(lián)合申報世界文化遺產項目適當傾斜,并統(tǒng)籌考慮申報項目在保護、管理、研究、展示、利用等方面的工作基礎。
北疆新聞:內蒙古自治區(qū)重點新聞網站(客戶端),內蒙古出版集團新華報業(yè)中心旗下國家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采編發(fā)布服務一類資質網站(客戶端)。
北疆新聞版權與免責聲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來源:北疆新聞”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版權均屬北疆新聞所有,轉載時必須注明“來源:北疆新聞”,并附上原文鏈接。
二、凡來源非北疆新聞的新聞(作品)只代表本網傳播該消息,并不代表贊同其觀點。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lián)系的,請在見網后30日內進行,聯(lián)系郵箱:bjwmaster@163.com。
版權聲明:北疆新聞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 本站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5648148811蒙ICP備16001043號-1
Copyright © 2016- 北疆新聞網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5120200009-1蒙公網安備: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