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疆新聞呼和浩特5月15日消息(記者 李艷紅)5月15日,記者從內蒙古自治區(qū)林業(yè)和草原局了解到,通過治理,使烏蘭布和沙漠黃河岸線林草覆蓋度達到75%以上,據劉拐沙頭監(jiān)測站監(jiān)測數據顯示,該區(qū)域每年向黃河的輸沙量銳減到370萬噸左右,有效切斷了沙漠入侵黃河的通道,保護了黃河安全運行。
巴彥淖爾市磴口縣劉拐沙頭位于烏蘭布和沙漠東緣,黃河三盛公水利樞紐上游21公里處,既是烏蘭布和沙漠的下風口,也是烏蘭布和沙漠與黃河“握手”的風沙口。該區(qū)域為裸露沙丘,自然條件極其惡劣,過去流沙每年從這里直接輸入黃河達7000萬噸,造成河床逐年抬高,嚴重威脅黃河以及三盛公水利樞紐等國家骨干基礎設施的安全運行,給黃河安瀾帶來巨大壓力。
記者在采訪中獲悉,為了徹底阻止流沙入侵黃河,2024年以來,巴彥淖爾市磴口縣與阿拉善盟深化合作、區(qū)域聯動,在烏蘭布和沙漠東緣建設鎖邊林草帶,開展黃河岸線阻沙入黃聯防聯治10.35萬畝,形成協(xié)同防沙、治沙、管沙、用沙新局面。積極與北京林業(yè)大學、內蒙古農業(yè)大學等專業(yè)院校開展防沙治沙技術合作,多措并舉,通過喬灌草合理搭配,形成高低錯落的三層屏障。
同時,在沿河岸線沙丘下栽植河柳、沙棗、榆樹等,建設了20米寬的喬木林“擋沙墻”,同時對沿岸流動沙丘噴灑固沙劑固定沙丘;采取工程固沙+灌木造林,選用梭梭、花棒、沙拐棗、紫穗槐等鄉(xiāng)土樹種,構筑6公里長、11.5公里寬的灌木林“阻沙帶”。
此外,通過播撒草籽,進一步增加植被蓋度,形成灌草結合的“固沙網”。并以工代賑形式吸納周邊農牧民參與聯防聯治區(qū)生態(tài)治理1500人次,人均增收8000元,帶動周邊群眾增收致富。
北疆新聞 | 內蒙古自治區(qū)重點新媒體平臺,內蒙古出版集團?內蒙古新華報業(yè)中心主管主辦的國家互聯網新聞信息采編發(fā)布服務一類資質平臺。
北疆新聞版權與免責聲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來源:北疆新聞”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版權均屬北疆新聞所有,轉載時必須注明“來源:北疆新聞”,并附上原文鏈接。
二、凡來源非北疆新聞的新聞(作品)只代表本網傳播該消息,并不代表贊同其觀點。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見網后30日內進行,聯系郵箱:bjwmaster@163.com。
版權聲明:北疆新聞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 本站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5648148811蒙ICP備16001043號-1
Copyright © 2016- 北疆新聞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5120200009-1蒙公網安備:15010502001245